我買了一個新的行李箱。許多參加過我課程的乘客,尤其是疫情期間的朋友都看過我拖著一個行李箱,裝滿了書、清潔用品、給學員們的小禮物。這三年各地奔波的教學生涯,行李箱陪著我南北奔波,還到了澎湖、花蓮,就像怕我回不了家一樣,行李箱的輪子在沿途留下了自己的一部分,用他的生命提醒我,我的足跡,我的旅程。
我們每一個人有著自己的人生旅程,就像一個動態地圖,我們在每一個十字路口做出選擇,我們用著自己的設計(有定義或無定義,可依靠或受制約)面對自己的人生,差別只是在有沒有自我覺察而已。
上一次的一階課程裡,在我們講到G中心,講到磁單極,講到什麼是人生方向,有位回來複訓的同學分享:「我以為我是因為不知道人生方向,所以來上人類圖的課,但這些日子的學習下來,我才知道原來我一直走在自己的路上,所以我來到這個課堂。」
短短一句話,道出了我這些年來的心聲,也惹哭了班上其他的同學。 #溫馨啦溫馨 當年的我也是因此想要藉由人類圖找回自己,最後發現,原來那就是我自己。
是啊,我們受制約的心智總是混淆著我們:一直以為自己跟他人不一樣所以「迷失」,以為自己沒有如他人般的成功所以「迷失」,因為這些迷失,所以我們沒有「做自己」。
「你認為的做自己到底是什麼?」有一次在諮詢服務中我問了面前這位朋友,他說他很羨慕那些敢於直言的人、敢說出真心話的人,不畏懼批評的人。我問他「所以你想成為這樣的人嗎?這是你原本的自己嗎?還是,你羨慕的是他人的特質,是你以為自己要成為別人的樣子?」
做自己,其實也包括了那些「空白」,那些我們不穩定運作的特質。我們有定義的設計是我們的人生,而那些空白,就是我們人生發生的地方。固定運作的設計不會改變,它就是固定運作,而我們的空白其實是開放,是無限的展開、各種的可能,我們用著自己固定的特質面對著未知的人生。
做自己,就是透過我們的策略與權威,自然而然地展現出自身特質。那些「空白」之所以成為制約發生的地方,是因為我們用著他人的標準看待不同的自己,與自己固有的設計互相拉扯。累積智慧的不只是空白的那些設計,有定義的運作也需要我們正確的展現。
「知道自己的不自由,才是真正的自由」。#本班金句2 透過人類圖的知識,我們理解了自己的特質,知道自己無需改變也不需調整,下一步,我們要學習的是溝通,溝通自己的本質,溝通自己的為難。而這一切關乎於覺察,學了人類圖後人生不會因此一帆風順,制約的世界不會消失,我們唯一能做的是覺察自己,是在每一個當下做出適合自己的選擇:你的策略和權威。
”每個人都無法成為理想中的自己。我們要如何衡量一個人、一個英雄,端看他們是否成功做自己。
– Frigga via Marval, Avangers4 : Endgame
我一直以為我很討厭自己,直到幾年前某一天在上課時被詢問「如果可以改變你的設計,你想要改變什麼?」那一刻,我發現我什麼都不想改變。
我喜歡自己的樣子,我喜歡我的糾結,我喜歡我的想太多,我喜歡我因為想太多以後乾脆躺平不要動。我接受自己就是硬派,我真心認同自己的難相處,改掉任何一點,改掉任何一個面向,我不會有這樣面對世界的方式,我不會是現在的我。當然人生當中有很多體驗讓人無語問蒼天,如果可以,是不是能夠不要遇到這樣的事情,如果可以,我會不會重新選擇?
回到乘客的分享,班上另外一位同學在吃飯的時候跟我們閒聊,講起他在開設流體畫作的心得,畫作最美、最自然的樣子,就是在前置作業完成後,讓顏料在畫布上自然流動的樣子,但在初次接觸的學員總是想要人為的干預,想要這裡加一點、那裡加一點,最後的結果絕對不如原本的預期。 #本班金句3
昨天我到了景美女中,與年輕朋友們簡單分享人類圖,帶了一場桌遊。開場我就說,如果可以,我多麼希望自己能夠在這個年紀就認識人類圖,我幻想著,如果是一個平行宇宙中的我,我會說著什麼樣的故事?
我買了一個新的行李箱,因為我要繼續向前走,那是未知的未來,那是人生體驗的一部份。我休息了好久,一開始我內心有點焦慮和徬徨,在這個動個不停的世界裡,休息在各種層面上不妥,包括基於關心的催促,包括人們的遺忘,包括工作進度的延遲,包括內在壓力的累積與爆發。
但我也真的很清楚,休息不是為了走更長的路,休息就是為了休息。如果沒有人來問我,薦骨沒有重新啟動,我不該行動。而回到「沒有人來真的問我」的這一點,會不會事實上大家也都在休息呢?(笑)
薦骨開啟人生未知的篇章,而等待從來都不是什麼都沒有發生,那是底層的醞釀,萬事皆有時,等待的積極性值得我們每一個人細細品味,那些宣傳等待是被動的、建議大家不要接受等待的,只是被制約的心智。
因此我謝謝閱讀到此的朋友,相信各位都是候機室裡的乘客,一起在人生旅程中相伴前行的夥伴。接下來的每一條線都會有發車班次,請隨時注意各種活動分享,拿好行李箱,預備備不要錯過了喔!
#人類圖 #人類圖計程車 #Humandesign #做自己 #人生方向 #人類圖你與世界和解的開始 #未來導航
#圖片來源: Kit Tong Zheng via Pinterest